护理园地

颈椎病康复指南

发布时间: 2022-07-08

概述

颈椎病(cervical syndrome)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据报道在1.7%~17.6%,40至60岁为高发年龄。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1. 椎间盘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大,应力也集中,易受损伤。

2.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

3.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型颈椎病。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4.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颈椎病的分型

    1.局部型  或称颈型。有颈肩部疼痛、压痛,肌紧张,活动受限,及姿位改变。X线片可能有颈椎曲度改变,小关节不对称或椎间不稳现象。

    2.神经根型  颈神经根受压时,常在局部型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一侧向前臂和手指的放射痛,偶有两侧放射痛。出现受累神经支配的肌力减弱,局部皮肤感觉减退,腱反射弱。临床特殊检查有臂丛牵拉试验与压颈试验,前者在向侧方牵拉患侧上肢的同时,把头颈部推向对侧;后者检查方法为患者于坐位将头屈向患侧并后伸,同时用手掌向耳下按压头顶。如放射痛出现或加重,表示颈神经根受累。X线片上可能见到相应的椎间隙狭窄、骨赘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椎间孔狭窄变形等现象。

    3.脊髓型  因颈脊髓受压出现一侧或两侧由下肢向上肢发展的不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为肌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不规则分布的感觉减退。X线片上可能有颈椎曲度变化,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节段不稳等。CT片上可清晰地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及黄韧带钙化肥厚。MRI可以显示脊髓受压的部位和程度,并与肿瘤、脊髓空洞症等其他脊髓病变相鉴别。

    4.椎动脉型  颈部的椎动脉在进入横突孔前位于钩椎关节外侧,易被增生的钩椎关节挤压而偏移、扭曲,影响其内部血流。第五颈椎横突孔离椎体较近,该处的椎动脉也易受椎体增生的压迫。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引起的姿位性眩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经丛受刺激时,同时可伴有交感型颈椎病的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多汗等症状。X线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CT可帮助观察横突孔形态,MRI可显示椎动脉形态。

    5.交感型  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前者如头痛、偏头痛、视力下降、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多汗、耳鸣、听力下降等;后者即迷走神经亢进症状,如头昏、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等。星状神经节封闭可使症状减轻。

    6.其他型  属于两种以上症状并存时,也称为混合型



哪些人易患颈椎病?

由于工作的需要,有些人需要特殊的姿式或强迫体位,如果不注意预防,很容易发生慢性劳损而产生颈椎病症状。如长期伏案工作人员、打字员、会计、教师、长期上电脑、长期桌椅高度不合适,均易发生颈肩劳损。许多工种,如油漆工、电工、刻字工、汽车或机械修理工、刺绣、缝纫、驾驶员等,都因职业而有特殊体位,若不及时纠正,再加上工作环境条件不良,更加速了颈部软组织劳损的发病机会。小提琴演奏家、接听电话的秘书、车工、农民拨草、捡种子、现在年青人玩电脑游戏机,或功课较重,一天到晚低头工作,虽不至于颈椎骨有变化,但颈部肌肉、韧带劳损已存在,如不及早防治,颈椎病发病年龄就会提前。这种劳损如能及时纠正可获痊愈,否则长期下去,会发展成骨与关节的损伤,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病的新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3)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肪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报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贸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推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推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推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推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推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颈椎病的防治

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生理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正常人60%有颈椎骨增生,到60岁几乎都有骨增生。有的症状明显,有的没有任何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不要一发现颈椎有骨刺就很担心,何况,即便有了症状,也不单纯是因骨增生引起的,一般都还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感冒以及平时颈部缺乏锻炼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大多数患者,骨刺虽未消失,但症状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转。

(一)康复操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病康复操中不少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乎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2.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有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3.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4.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5.颈项争力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10次。

6.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7.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刘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翘首望月 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10.放眼观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劳宫穴相叠,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

(二)日常保健

1.情绪稳定、劳逸结合,注意颈部锻炼。

2.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仰头看电视。

3.选择适当的枕头,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为宜。

4.保持头颈正确姿势。

5.防止各种外伤事故,尤其是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休息,以减轻颈部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