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名医专栏 | 陈锡华:32载中医路,坚守初心,传承医者使命

发布时间: 2024-09-26

采访时间:2024年7月18日

采访地点:信丰中医院(城南院区)


图片






人物小传





1992年陈锡华从江西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针灸专业毕业后分派至信丰县中医院工作至今,在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上耕耘了32年。2022年被评为“赣州市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现任信丰县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学科学术带头人 。

擅长针灸、中药结合治疗面瘫、各种痛症,中医、康复结合治疗中风、颈肩腰腿痛等病症。提倡辨病辩证结合用药,中药应用精简。对头痛、失眠、汗症、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的中医治疗也有独到经验。






精彩瞬间







访谈节选



问:请您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答:大家好,我叫陈锡华,56岁,从医32年,1987年就读于江西中医学院针灸专业,1992年毕业后分配在中医院工作。刚入职中医院时在门诊内科,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住院部内科,那时候只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医护人员基本都住在医院附近,因为没有电话,有紧急的病人就能马上赶到诊治。

由于医院发展需要,2000年安排我到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了一年中医急诊,2001年回来以后竞聘了医务科主任并兼在急诊科工作。2011年医院要开设针灸康复相关诊疗,安排我去到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进修了3个月康复专业,回来以后开设了针灸康复科一直做到2017年,2017年至2022年在内二科任职。


图片

▲门诊坐诊


问:讲述一下您的求学经历和大学的趣事。

答:我们学医的课程多,时间紧凑,早晚自习自由安排学习,上午和下午的课程排得很满,中医和西医都要学。那时候要练气功、太极拳、养生功等。实习的时间长,大学5年要去实习一年零三个月。虽然课程紧张和实习时间长,但是同乡校友的情谊浓厚,各个学校之间的老乡也有来往,下了课后会互相交流,大学期间的友情对我回来工作以后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问:当时医院(建设情况)怎么样,工作上有什么阻碍/难题,后面解决了?

答:当时中医院只有一栋破旧简陋的房子用于开展诊疗工作,92年之后做的门诊大楼。那个年代诊疗条件差,整个医院除了X光机,还有一个老式的心电图,没有任何其它先进的检查手段;药物也不齐全,有时就算诊断出病因也没有相关的药;需要用血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会献,大家协助精神好,也都很有爱心。

每天晚上听到紧急的脚步声就会被惊醒,那一定是来了急诊的病人,急诊没有检查设备,病人很痛苦无法表述病症,这种情况很阻碍诊断,当年轻医生无法诊断时,就会找更有经验的老医生来帮忙确诊,因此诊断技术全靠经验,所以诊断水平也相当差。

那时候生活上很艰苦,医院住房比较少,条件简陋,一栋木板房上面一层住,下面一层看门诊;虽然各方面都很艰苦,但是医护人员交流比较密切,医患关系很和谐,有困难我们就一点点想办法克服,跟着医院的发展一步步建设和完善。



问:有没有受哪个老专家的影响比较深?(是什么原因)

答:受影响比较深的是邹征洪主任,他是第一届外科主任,临床经验丰富,技术也很好;还有内科的刘苟生院长,妇产科的陈丽华主任,他们基本上都住在医院,我和他们交流比较多,也让我学习到,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医德医风,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事事为患者着想,要时刻对得起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图片

▲病区查房


问:您从医工作以后对您的家庭有没有一些影响?

答:我那个时候在医院结的婚,夫妻俩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值班的时候,有时带着孩子一起。有一次,白天值班时接到急诊出诊任务,一不留神孩子竟然丢了。我们四处寻找了好久才找到孩子,我和爱人都被吓得不轻。学医给家庭带来的好处在于,当身体不舒服时,我们不会过度紧张。然而,我们对孩子的陪伴确实有所欠缺。



问:您治疗了无数病人,在与病人的交流中您有什么体会?

答: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倾听。我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讲述。患者前来就诊,必然有其诉求。他们承受着痛苦,便会倾诉出来。通过与患者沟通病情和病症,我们能够抓住重点,有助于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确诊后,我们也不会将病情说得过于严重,以免给患者带来过大的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焦虑。面对较为复杂的病情,我们有必要与病人反复沟通确认,并耐心地向患者解释。



问:

您从事中医那么多年,您是怎么看待中医的?

答:我们在学校学中医的时候,听到过不少反对的声音,社会上也有人觉得中医不好。那时候我们刚开始学中医,只晓得中医很复杂,病症多、方子多、理论也多,学起来比较困难。毕业的时候,西医正流行,不过那时候中医的氛围还算可以。但后来有一段时间,中医就慢慢不那么受关注了。中医在中国可是有几千年的根基、传承和经验,但现在的患者都希望确诊快、治疗快,吃药也得方便,所以中医发展起来比较难。不过我觉得中医肯定还是会慢慢发展起来的,就是过程会很艰难,得付出好多努力。现在药材的质量对中医发展也有点影响。从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中医在一些功能性疾病上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从学中医的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医还是有前途的,不过跟学西医比起来,学中医得付出更多。



问:从医32多年,您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或者是印象深刻的病例?

答:2007年,丈母娘患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十分危急,当时即便做手术也很难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小舅子非常支持我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一个星期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丈母娘体内有5至10公分的囊肿,经过一年的中医治疗后消失了。整个治疗过程总共花费两万多元。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丈母娘身体依然很好。这是让我极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2022年,有一位来自赣县的女子,此前在外院做过手术,之后四肢无力,却一直查不出病因。她拄着拐杖找到了我,我诊断其为 “三焦运行不畅”,先开了三包药让她试试。一个月后,她竟然能够正常行走了,而且还带来了一个病人找我治疗。

在 2011至2012年期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患了面瘫,在外院治疗了三个月都没有痊愈。后来她来到我这里,通过针灸和推拿进行治疗,一个月后就好了。因为通常情况下,面瘫患者如果两个星期内没有治好,后面治好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问:您在2022年获得“赣州市名中医”荣誉称号,在您看来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呢?

答: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要能够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这是最为主要的一点。当患者前来就诊,他们带着病痛与期望,医生的职责就是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诊断病情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

其次,对病人负责、态度好、服务好也非常重要。医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仔细分析病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同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就诊环境的整洁舒适到诊疗流程的高效便捷,都要尽力做到最好,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患者信赖、让社会认可的合格医生。



问:您对信丰县中医院以及中医院的年轻医生有什么期望?或对年轻医生有什么想说的?

答:对于信丰县中医院的年轻医生们,我期望他们能够秉持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成长和进步。首先,要多看病、多做事,吃苦耐劳。医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的学科,没有持续的付出和努力,很难练就真本领。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的诊疗能力。

要多锻炼自己,丰富临床经验。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各种病例的诊治,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遇到复杂的病情时,不要畏惧,勇敢地去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注重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学习到新的理念和技术。而且,没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很难将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尤其是在急诊岗位上,更能考验一个医生的本领。急诊往往情况紧急,病人的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医生具备冷静的头脑、敏捷的反应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如果缺乏足够的训练和经验,面对病人时很容易手忙脚乱。所以年轻医生们要珍惜每一次在急诊岗位上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

年轻医生们应该虚心向老医生请教,学习他们的诊疗思路、治疗方法和医患沟通技巧,将这些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年轻人若想前途光明,必须要吃苦,多参与临床工作。医学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在医学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医专栏
信丰县中医院“名医专栏”,通过对中医院专家前辈的个人生命史、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的学科发展等进行文字、影像的采集和整理,记录和反映信丰县中医院人秉承传统、励精图治、再创辉煌的奋斗史,梳理医院及各学科的历史脉络。信丰县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开设“名医专栏”,以访谈录的形式节选专家前辈的部分口述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本文内容节选自陈锡华访谈记录,文中部分图片由陈锡华提供。